來源:互聯網
發布時間:2013/12/24 9:07:17 點擊率:19
山東濰坊一個普通的家庭網購了一雙兒童鞋,結果男主人不幸失去了性命。對于“奪命快遞”,山東省郵政管理局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情況。當地快遞公司由于收寄驗視不規范,將被依法吊銷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經檢測,該物品為氟乙酸甲酯,是有毒液體。而國家郵政局規定,各類易腐蝕性物品(如有機溶劑)不得寄遞。而現實中呢?這起“奪命快遞”終于將危險品快遞的駭人事實掀到前臺,據悉,湖北荊門熊興化工有限公司聲稱只快遞過3次毒樣品,但央視記者發現一本該廠自6月起快遞的登記冊,其中記錄超20次,包括11月底寄往山東濰坊的樣品,快遞公司也不只圓通一家,還可能包括申通、韻達、德邦等。
2009年經修改的郵政法第七十五條規定,郵政企業、快遞企業不建立或者不執行收件驗視制度,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禁止寄遞或者限制寄遞物品的規定收寄郵件、快件的,對郵政企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對快遞企業,郵政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但是,現實中,快遞企業的檢視制度或許是可有可無的,從湖北那家公司已經違規寄送毒樣品超過20次就可看出。企業為了降低運送成本,而快遞業也為了自身業務,這種恐怖平衡在現實中一直脆弱的維持著,直到“奪命快遞”致人死亡。
修改后的郵政法,主要解決了郵政與快遞業之間的分工與領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社會上關于郵政業不再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的呼聲。然而,對快遞業內部該如何有序的發展,依然待解。當此前人們還在紛紛議論快遞公司因為被抽“份子錢”而生存艱難時,“奪命快遞”向人們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那就是,快遞業發展的轉軸是否該適當放慢一些,理理思路以及做好規制?在中國的快遞業進行了一輪野蠻發展之后,是時候建立好規制與提升服務質量了。
快遞企業的門檻較低,按照法律,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五十萬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一百萬元,經營國際快遞業務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二百萬元。而且,大的快遞企業很多都有加盟業務,如圓通、申通等,此次出事的快遞公司即是圓通的加盟公司。這足以產生一些劣質的快遞公司,他們成本與運費比較低廉,盡管有一些為了省錢的客戶會用他們的快遞,但是這其中的安全性是難以保證的,圓通作為一家大公司尚且出了“奪命快遞”,更遑論這些小快遞公司。因此,國家郵政局近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落實收寄驗視制度的專項檢查整治活動,就應該主要針對這些快遞公司。
對于公眾的安全來說,運動式的執法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快遞業的規范亟須建立,敦促快遞業建立并執行嚴格的檢視制度,并令其加盟企業規范化,就需要提高違規成本,現在的違規成本太低。對于快遞企業來說,走低端路線或許也能維持一陣子,但是做百年大店,顯然那些對IPO的沖動以及漠視公眾安全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