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發布時間:2013/12/25 9:13:26 點擊率:20
如果讓你列一份當今世界最佳公司的清單,哪些公司會出現在你的腦海?沃爾瑪、戴爾、三星、豐田……是它們品種繁多且質量明顯優于其競爭者嗎?可能是。是它們渠道更優秀,與供方談判能力更高嗎?或許是。是它們的供應鏈和綜合物流能力與眾不同嗎?絕對是。
這些企業在供應鏈管理實踐中都成了各自領域的標桿,剖析它們的管理方法,筆者發現在各自旗幟鮮明的同時,亦呈現出共同的特征。
一、選對位置
供應鏈運營的高效首先在于合適的地理選址及系統規劃,從一開始就將工廠、倉庫、配送中心等選址納入企業戰略層面決策。
最典型實踐是日本的豐田公司,它的供應商均集群在愛知縣(現在更名豐田縣),距離豐田組裝中心平均才30千米,這為豐田的精益生產提供了地理條件。麥當勞在進入中國之前,先是來中國尋找土豆種植基地,最后選擇了河北承德及內蒙古地區,這為麥當勞在中國實施本地化采購提供了基礎。
當然這里有個原則:離散型企業的產業鏈要盡量集中,流通中越來越輕的產品,其工廠盡量設計在距供應商較近的地方,越來越重的產品,工廠則設置在距離客戶近的地方。
二、簡化結構
這里的“簡單”有兩層意思,一是企業內部的產品品類簡單。
假設走進一家餐廳,侍者為你呈上多達50款菜品的菜單,這背后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廚房需要為這50款產品備原材料,從而需要更多的倉庫和冰柜,對餐廳而言將有更多的成本損耗、需求預測也可能更不準確,導致這類餐廳缺乏柔性,庫存高、反應慢、成本高的問題隨之產生。
在供應鏈管理中,產品越復雜,供應鏈波動的可能性就越大。所有成規模化的餐飲企業,有一個共性就是品類少,如國內面點王、真功夫、國外KFC皆符合此規則。幾個為數不多的品種或組合,顧客站在收銀臺前就能夠決策,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然后自己端著食品去餐桌,這一切在減少服務員的同時也使得后臺操作容易標準化。
2005年之前,國內諸多手機制造企業,如今幸存無幾,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產品族豐富,規格多,在盲目滿足顧客個性化的同時,也將自己帶向不歸路。反觀今天依然火熱的AppleIphone,只有一款產品,只用幾種不同顏色打天下。
制造業如此,服務業也如此。上海春秋航空能將國內航線機票做到99元,在控制成本方面可謂煞費心思。從供應鏈角度來看,春秋航空的經典之筆在于統一了飛機型號和艙位,即所謂的“兩單”措施:單一機型、單級艙位。春秋機型只有空客A320一種,機艙沒有經濟艙和頭等艙之分。對航空公司而言,最大成本莫過于航油和航材,當飛機型號標準化時,可以用最低數量的航材庫存維護現有飛機的正常運營。相較于不同艙位的設置,同等艙位有利于增加座位數量,從而增加單機運力。
簡單的第二層意識是企業外部供應鏈結構盡可能簡單,即經銷商、配送中心或供應商基數要合理。根據不同性質的企業,供應鏈外部結構有鏈狀和網狀之分,但無論哪一種,鏈條上的結點越多,意味著需要管理的數據點越多且庫存越分散,直接增加了庫存管理成本和上下游協同難度。
筆者曾服務深圳一家客戶,該公司專做樓宇視頻電話,創業10年,銷售額從100萬元/年做到1000萬元/年,后做到1個億。但在銷售額倍增的同時,公司利潤卻沒有成比例增長。經過分析發現:公司在快速發展階段,為了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在全國租用了28家倉庫,每家倉庫均堆滿了各類庫存,而且經常會發生相互調撥現象,總庫存價值超過了7000萬元。
最后結論是,企業利潤被這類庫存吞噬了。后來經過客戶分布、品類統計、物流能力優化等手段,將28家倉庫減少到4個倉庫。根據供應鏈中“大數效應”,庫存直接降低90%以上,庫存金額維持在每庫200萬元左右。
企業供應鏈內部的簡單和外部的簡單兩者息息相關,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實現了與“簡單”有關的變量之間的關系均衡。
三、模塊生產
模塊化或叫成組成產、離散型生產。模塊化制造即零件由供應商提供,企業自身以組裝為主的生產模式。通過標準化的制造系統模塊重構,快速得到面向定制產品的制造系統,具有高生產率和高柔性。
由于技術的飛速發展,產品的壽命周期逐漸縮短,客戶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企業所要定制的產品數量變多,同時被要求較短的交貨期,典型的由“少品種大批量”生產到“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這成為模塊化生產的推動力。
模塊化是解決供應品種的多樣性和市場需求個性化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是因為零部件生命周期比成品生命周期長,另外面臨的基數少。
以汽車制造為例,一輛汽車有2000個部件,每個部件有不同的型號或顏色,如果做成成品讓顧客選擇,那將意味著巨大的供應鏈風險。理想的做法是,接到訂單后,在最短時間用零件組裝成個性化需求的成品,通過延遲組裝和延遲配送來實現。成功案例是戴爾模式,戴爾產品在生產線上時就已經確定了消費者,公司不需要應對終端市場的波動性預測,只需預測標準化的零部件。
長春奧迪總裝車間也是如此,廠長說:“過去生產模式,總裝線需要裝配2萬多個汽車零部件,而采用新的模塊化、集約化管理的新生產線只需要裝配2000多個零部件,當然所需要的工人數量也減少了很多。”
四、緩沖庫存
供應鏈管理的實質是庫存的有效移動,將庫存置于什么狀態既能快速滿足客戶需求,又能使供應鏈上總成本及風險最小化。庫存緩沖點(DecouplingPoints)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做電腦,聯想通過規模生產將庫存置于成品環節,戴爾通過電子商務將庫存置于生產組裝環節。
筆者在9月底,參加珠海外商投資協會組織的培訓課程,有學員反映海外VIP客戶下單后又取消訂單,導致企業需承擔大量成品庫存。實際上這是因為企業在面對不確性需求時選擇錯了DP點。戴爾能夠成功,是因為它將接到顧客訂單到實現訂單交付過程中的所有組裝、檢測、包裝、配送時間壓縮到了最低,確定了合適的DP點,從而實現了供應鏈系統高度柔性化。
五、精益管理
精益或精細管理思想源于日本,其內涵有三層。
一是對流通對象進行分類管理。這是解決供應鏈系統松弛(沒有價值的、未充分利用的、不增加價值的資源)的有效措施。
在蘇寧購買電器時,你是否經歷過類似體驗:部分小家電當天可以自己拎回家,體積較大或價格高的家電會由配送中心次日送貨上門。現象背后實際是蘇寧對庫存的精細分類管理。蘇寧對流量大的低價值商品在門店保持少量庫存,對流量小的高價值商品則將庫存保留在配送中心,從而實現庫存成本與客戶服務水平之間的均衡。歐時電子4800平方米的倉庫僅用36個員工即可實現當日95%的客戶滿意度,其運作重點即在于針對各種物料的進出頻率及數量進行分析,優化了庫位管理。
二是一切活動有數據,可量化。精益管理思想的前提是用數字說話,這也是卓越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顯著特點。夏暉物流(麥當勞的配送中心外包商)對作業員的績效考核精確到每小時作業件數,直接與個人績效掛鉤。
三是消除浪費。精益的英文翻譯為Lean,即瘦的、無肉的、無脂肪的。在供應鏈管理中要消除一切沒有創造價值的浪費,如運輸浪費、倉儲浪費等。目前越來越多企業使用JIT(準時生產方式)和VMI(供應商管理庫存)就是為了消除或減少供應鏈管理中的浪費現象。
六、客戶至上
供應鏈運營的組織架構設計與規劃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美的、海爾的產品面向大眾消費,它們采用事業部供應鏈運營架構和分權采購以更快響應市場需求。小米手機的供應鏈則更妙,直接將產品的設計包給手機發燒友,吸引“米粉”參與供應鏈設計過程,通過預售制實現高水平的供應鏈管理。
凡此種種,其模式雖然不同,但核心都是以客戶為起點和歸宿設計供應鏈。
七、伙伴共贏
對待供應鏈中上游伙伴的關系,傳統的美國人思維是“獵人”方式,把市場當作狩獵場,把采購方比作獵人,通過招投標找到最好的獵物,然后慢慢享用。至于“獵物”是誰養大的,那不關自己的事。這種思路在以美國企業為主導的國際市場看不出任何問題,因為競爭對手都是美國企業。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業異軍突起,大舉進軍美國及全球市場時,美國企業的獵人模式遇上了挑戰。家電、汽車、電子等產品從此一蹶不振,其他高科技產品也節節敗退。
痛定思痛,聰明的美國企業家發現他們是被一幫“牧人”打翻在地。豐田、松下、東芝等領頭企業以牧人角色,積極幫助供應商提高生產制造水平,從而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競爭能力,集團作戰的日本企業打敗了單兵作戰的美國企業。
2010年諾貝爾獎得主克里斯托弗曾說,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意味著傳統的“獨善其身”的企業管理如今需要轉向“兼濟天下”了。華為作為國內成長性最好的企業,始終追求與供應商共享利益、共擔風險、共同成長的管理思想。
任正非曾在他的一篇供應鏈管理日志中闡述了共贏思想:“供應商的利益、客戶的利益、企業(制造商)的利益,各方的利益都是企業供應鏈管理中不能忽視的。供應商作為原料提供者,理所當然需要獲得利益;而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又會同供應商產生利益沖突;采購人員通過談判,最后使企業和供應商達到利益平衡。要想長足發展,企業必須妥善協調各方的利益和關系”。
任何一家企業的成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卓越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有以上特征,但絕不限于這些特征。學習成功企業的長處是為了更好優化自身,對于多數企業而言,在避免削足適履的同時需做的是結合現狀,分析短板,找到一個符合自身情況的最佳實踐路徑。供應鏈管理優化不是在白紙上作畫,而是給飛馳的汽車換胎。實施一套新方案容易,但在一個亂攤子上著手卻很難。